健康讲堂
水是构成人体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参与维持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中,水有着重要的作用:机体水分少时就会血液浓缩,导致黏稠度增高,血压升高;相反水分缺失时血容量不足,又会血压下降,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水平衡至关重要,怎样水平衡呢?高血压患者喝水有讲究。
1、什么时间喝水?
早晨起床第一杯水,晨练后喝一杯水;上午适当再补充些水,下午每隔 1小时适当饮一些水;晚上洗澡前后,喝一杯温水,睡前,喝一杯温水。
2、早上饮水很重要
上午7~10点被认为是高血压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病高峰时间段,因为晚上睡眠时饮水量很少,人体会散失大量水分,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发生血压升高和脑血栓。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早上起床后,最好喝一杯水,晨练后再适当喝些水,这样能够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栓等疾病。
3、饮水还可防便秘
饮水量不够容易导致便秘,血液浓缩还增加血压升高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平时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同时多食用高纤维食品,以便保留住肠道的水分,达到通便的效果。
4、饮水要少量多次
有的人每天喝水的次数很少,一次喝大量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可能会引起血压的一过性突然增高,对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不利。
合理的饮水方式应该是每天的饮水总量在1200~1800毫升,每次100-200毫升,每天至少6次以上,这样少量多次地喝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5、饮硬水比软水要好
硬水是硬度为16~30度的水,如深层泉水、深井水,软水是硬度低于8度的水,如小溪、池塘的水等。硬水中所含的钙、镁离子比软水丰富,能够缓解动脉痉挛,避免血压升高,预防冠心病和高血压。
6、注意需要补充水分的身体信号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表现来判定身体是否需要补水以达到水的平衡。比如,有口渴的感觉,常说明体内缺水,应该及时喝水补充。另外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饮水,正常人的尿液呈浅黄色如果尿液颜色偏深,说明需要多补充水分;反之,可能饮水有点多。当然,尿液颜色跟服药、疾病、饮食等有关。还有每天尿量也可以作为喝水的依据之一,正常人应在1500-2000毫升/天, 如果明显减少也是提示体内缺水,适当喝水补充。
人体水平衡关系到许多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我们要做到每天关注,随时观察,及时补充,确保平衡。高血压患者还要定时体检,评估心肾功能,科学的饮水,更利于稳定血压和减少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