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康心好医“声”丨林朝胜:四十余年医者大爱,服务民众初心不改

2022.05.20

专题报道


专家介绍

林朝胜,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简称:重庆康心医院)大内科首席专家/大内科主任/心脏康复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

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40年,曾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干部病房主任,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特聘会诊专家,多次为军委首长会诊医疗,被评为全军先进保健医务工作者。在国家卫计委主办《好大夫在线》网站上荣获“2016年度好大夫”,受到全国患者好评,个人网站访问量突破900万人次。

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不全、多器官衰等疑难重危病症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谢谢您了,医生!”5月10日中午1点半,在给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俩口看完病后,重庆康心医院大内科主任林朝胜才匆忙赶去吃饭,她十几分钟解决午饭后,又赶紧回到诊室开始下午的出诊。

 

“我有时很累,可是解决了患者的病痛我就心满意足。病人需要我,这是最重要的工作。”采访当天,我们就亲眼见证了林主任以实际行动履行着著名医生白求恩说过的这段名言,毫无保留地热爱着医生这份职业。

 

“我学医是受父亲的影响”

 

谈及学医的原因,林主任直言是因为父亲林春芳,“我父亲是红军时期的医生,经历过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就连我的名字都是由此得名。”说起父亲的经历,林主任滔滔不绝,言语之间满是自豪和敬重。

 

林春芳出生在大别山一个贫农家庭,1931年刚满17岁的他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连队卫生员,从此走上从医之路。

 

由于小时候家里穷,林春芳没有上过学,所以刚参军时他不识字,不会看书,全是那些老军医们告诉他该怎么包扎固定,怎么止血,怎么处理伤口,两年下来林春芳就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战地救助经验,在长征时成为一名团卫生队队长。

 

1938年,时任卫生队队长的林春芳被选送到延安红军卫校学习。“父亲常跟我说他们那时学习条件艰苦,缺乏教材,老师也只有一本书,解剖图全靠自己画,课堂也不够用,大多时候就在露天大树下挂牌开始讲课。”尽管如此,林主任父亲和学员们全部都学有所成,1941年毕业后一起奔赴抗日前线,用党培养的本领救治了不计其数的伤员。

 

父亲林春芳的笔记

 

林主任还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但却不知这一题词正是为红军卫校第十四期学员而题。当时大家即将毕业,因为是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所以学员们都希望毛主席能题词留念,于是林春芳将要求向校长王斌作了汇报,并由其向毛主席转达,毛主席得知后欣然同意。此后,学校还将毛主席的题词印制在十四期学员的毕业证书上,成为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

 

林主任(右四)和弟弟(左三)参加父亲林春芳历史资料捐赠仪式

 

“从我记事以来,就听父亲讲过无数次他以前从军、学医的经历,讲他和战友们南征北战,讲毛主席亲自为他们题词。”正是由于父亲的熏陶,林主任立志继承父业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1969年1月,还不到16岁的林主任入伍,正式成为一名军人,并在三年后入党。1977年,她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专业毕业,开启从医生涯。这四十年她在临床工作兢兢业业,不仅业务能力高,知名度也很高。

 

那为何退休后会选择到重庆康心医院工作?林主任解释:“因为是川渝这片土地培育了父亲,他在这里入党,成为一名军医,这里是他政治信仰和从医事业的起点。”采访中林主任感慨万千,“父亲是我行医的初心和榜样,他留下的‘红色基因’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想在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为这里的百姓防病治病做一点贡献。”

 

“为更多病人治好病,再忙再累也值得”

 

林主任的父母都是军医,在她儿时的记忆里,父母特别忙,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当中,“我小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等不到他们下班,等他们回到家时我已经睡了。”

 

耳濡目染之下,林主任从医后的责任感非常强,心内科重症和急症多,她长年坚持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抢救是常态。

 

林主任仔细为患者讲解病情

 

为此,林主任对家人满是愧疚,尤其是女儿,“我女儿以前常说我说话不算话,从她一年级开始就说陪她过六一节,直到她上初中也没兑现过。”如今林主任偶尔翻开以前的相册,发现她和女儿小时候的合照非常少,儿童节更是一张都没有,“还是很遗憾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但我并不后悔,医生就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的特聘会诊专家,在沈阳想要挂上林主任的号非常难,可以说一号难求。有些患者专门从外地赶来医院,却根本挂不上号,林主任得知后很不忍心,于是多次和医院协调加号,想让患者不虚此行。

 

为方便患者复诊,从2010年10月开始,林主任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好大夫在线”网站上给患者看病,每次都耐心询问病史,仔细查看患者上传的检查报告,给予最正确的诊疗方案。坚持十年的网上会诊,她已接诊9000多例患者,总访问量超过900万次,“为患者着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尽职尽责”……她获得患者的一致认可,还荣获了“2016年度好大夫”奖项。

 

不仅如此,有很多在网上找林主任看过病的患者,还会特地前往线下就诊。前段时间,林主任门诊室来了一位外地患者,一来就说他这几年都是在网上找林主任看病,“因为工作原因,血压很高,看了多家医院控制效果都不太理想,所以专门请假和爱人坐飞机来重庆找我。”林主任解释说:“高血压是一种社会心理生物学疾病,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双心治疗效果才好,经过药物调理和心理疏导,病人血压得到控制。”

 

对于患者的信任,林主任深感荣幸,“我热爱这份职业,看到患者满意的笑容,或是将一些生命垂危的病人抢救过来时,我会觉得一切劳累都值得。”

 

林主任线下义诊为患者看病

 

“我希望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指出,由于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精神压力大及吸烟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我国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我刚当医生那会儿,每个礼拜也就遇到3~5个心梗,现在几十个心梗。”林主任无奈道,“我们整天这么治病,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曲线还在上升。”

 

林主任表示,其实我国在心血管病的治疗医学和抢救医学这两方面并不落后,可以说与世界基本接轨。那为何发病率还是持续上升?“主要是因为国内对大医疗观的普及不到位,疾病治疗包括三个阶段,即前期预防、中期治疗、后期康复。但很多医生和患者都更重视治疗,却容易忽视预防和康复,导致再住院率、再心梗率、再支架率居高不下,林主任告诉记者:“就拿冠心病来说,有的患者到医院检查时就发现血管已经堵了80%;还有的患者,支架都安上了,才过半年,又心梗了,这样来回住院的病人我遇到很多。”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仍有50%的心血管专科医务人员不知道心脏康复,58%的医务人员对此不感兴趣。

 

正因如此,近几年林主任一直致力于推广心脏康复学,即通过康复评估、运动训练、饮食与行为改进等多种协同的干预措施,维护心脏病患者的健康,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健康宣教后林主任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为了培养更多心脏康复专业人才,向患者普及心脏康复知识,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林主任到重庆康心医院后,便积极推进心脏康复中心的建立,不仅对所有的心脏病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康复评估,而且开具胡大一教授倡导的“心脏康复五大处方”,通过药物、运动、心理、饮食、生活作息与戒烟治疗,这些都受到了病人的极大认可,提高了病人的治愈好转率和满意率。

 

2020年,重庆康心医院被授牌“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并建立了《支架人生俱乐部》,对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宣教。不仅如此,针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医院还会定期进行线上科普教育,向患者普及预防和康复的概念和方法,降低他们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如今,心脏康复科普宣教也从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几百人参加,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举办患教活动为患者科普心血管疾病知识

 

“看着患者康复出院,是我最大的心愿”

 

医学是需要团队精神的。“我很喜欢康心这个团队,科室主任多是军人出身,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工作起来雷厉风行;青年们又有着对医学的满腔热爱,有责任,敢担当,是医院未来的主力军。”林主任说。

 

在团队的努力下,重庆康心医院作为一家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冠脉造影、冠脉支架、冠脉气囊扩张、主动脉瓣置换术等技术在市内都排名靠前,且先后被授牌为江北区胸痛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康心医院分中心、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成员单位、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示范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衰中心示范中心、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建设单位等。“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患者康复出院。”林主任提起去年一个特殊病例——把抢救成功的越战英雄送出院。

 

成功救治越战老兵

 

这位63岁的越战老兵患扩张型心肌病多年,全心增大、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伴重度心衰,安置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治疗。2021年12月,患者病情加重,心脏骤停并发多器官衰竭。

 

严重的心衰,心脏的射血分数降至14%,只是正常值的四分之一。据林主任介绍,患者的EF值是康心建院以来遇到过的最低EF值;肾衰,一周无尿,完全依靠透析治疗;肝衰,肝脏的酶升高了二十倍;呼衰,血氧饱和度下降到百分之七十,氧分压也降到了三十多;还有凝血系统的血液的衰竭、脑功能障碍,已处在深昏迷状态。

 

这些器官衰竭中某一个衰竭都是要命的,更何况五个器官全部衰竭,只能靠仪器和药物来维持生命。据林主任介绍,当时科室的电脑上每天都是危急值报警符号,医生们每天都在会诊、调整用药、稳定血压、保护心肌、调整肝功肾功、提升心功能,每天都有十多条医嘱。

 

CCU对患者的护理也是一场硬仗,几天下来身上就插满了管子,不管是技术操作还是基础护理服务都是极具挑战性,每次翻身都要好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你拿这个管,我拿那个管,你抬上身,他抬下身。”

 

在不懈怠地抢救近一个月后,患者的各项指标逐渐改善,随着心率、血压、血压饱和度等相继稳定,为患者精准调药、心理支持、运动康复,终于在2021年最后一天他走着出院,家属激动地说:“我的送行军装都准备好了,康心医院把老董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与家人一起迎新年。”

 

【医生心声】

从医40余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病人解除疾病困扰;我最大的自豪,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病人做到了全心全意,实现了医者初心。